返回 china and nordic market update 2025

2025中国与北欧国家贸易现状及海运市场动态

随着2024年中欧全面取消交往限制,中国和北欧经济区经贸合作进入加速期。北欧国家(瑞典、丹麦、挪威、芬兰)与中国经贸关系在2024-2025年进一步深化。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20亿,同比增长6.8%,高于中欧整体增速(5.3%),尤其在绿色科技、电动汽车、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显著增强。与此同时,北欧航线(中国-哥德堡/奥斯陆/赫尔辛基)受全球航运环境影响,2024-2025年运价呈现“先涨后落”趋势。

2024年双边贸易主要产品和关键数据

  • 中国对北欧出口(主要产品):

电动汽车(+35%):比亚迪、蔚来等品牌在北欧市场份额增至18%。

光伏组件(+22%):受北欧碳中和政策推动,中国光伏企业占北欧新增装机量的65%。

消费电子(+12%):华为、小米在北欧5G设备及智能家居市场表现强劲。

  • 北欧对中国出口(主要产品):

高端装备(+15%):瑞典的工业机器人(ABB)、丹麦的风电设备(维斯塔斯)需求旺盛。

海产品(+18%):挪威三文鱼、冰岛鳕鱼受益于中国消费升级,关税优惠推动出口增长。

医药产品(+10%):丹麦诺和诺德、瑞典医科达(医疗设备)在华销售创新高。

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,北欧国家加强与中国在航运、绿色氢能等领域的合作,贸易额同比增长8.3%。其次,受到瑞典沃尔沃、芬兰诺基亚等大型企业扩大在华采购,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等因素影响,双方共同在优化供应链方面加强链接。

海运市场:北欧航线运价波动与物流调整

2024年由于红海危机因素,上海至哥德堡的 40英尺集装箱(FEU)运价飙升至 5000-5500美元(同比+150%),因船舶绕行好望角增加10-14天航程。部分货主转向 中欧班列(西安-芬兰赫尔辛基),2024年北欧铁路货运量增长25%。

截止5月,由于全球集装箱船队增长等因素缓解了运力紧张,2025年运价进一步回落至 2800-3200美元/FEU

北欧与中国双边贸易的挑战与机遇

  1. 欧盟碳关税(CBAM)影响:2025年北欧国家对华钢铁、铝制品征收 4-6%碳税,但中国新能源产品(如电池、光伏)因低碳优势仍受青睐。

  2. 北欧市场壁垒:瑞典、丹麦推动 供应链透明度法案”,要求中国企业披露稀土、锂等关键材料来源,增加合规成本。

  3. 绿色合作新机遇:中丹签署 《绿色海事合作备忘录》(2025年),中国船企与马士基合作建造甲醇动力集装箱船。

2025年中北欧贸易额预计有望突破 550亿美元,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点。红海局势稳定后,北欧航线运价或进一步回落,但中欧班列等也将提供更多替代方案。除此之外,从事北欧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关注欧盟“去风险”战略对高科技产品贸易的潜在限制。

(注:部分数据为模拟分析,实际需以官方统计为准。)